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上说过,影响他一生的人,是母亲:
母亲教会了我什么是大爱和亲情,什么是宽容和理解,什么是怜悯和同情,教育孩子的心得,什么是诚实和耻辱,什么是坚强和不屈,什么是人生和处世,什么是学习和生活,什么是梦想和志远。
如果说父亲是家庭中的掌舵者、,那么母亲则是一个家庭的调节阀、供氧机。
对于孩子来说,父亲是信任的人,母亲就是依赖的人。
孩子安全感,来自于母亲。
在孩子很小的时候,母亲就要给予充分的爱,让孩子体会到安全感,从而产生对于他人、对于这个世界的信任。
英国教育家巴卢说过:教育始于母亲膝下,孩童耳听一言一语,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。
母亲喜怒,孩子就恐惧担忧;母亲怨天尤人,孩子就郁郁寡欢;母亲温和慈祥,孩子就乐观温暖;母亲宽容大度,孩子就有同理心。
母亲决定一个家的温度,更在潜移默化中决定着孩子的人性温度。
俞敏洪说:孩子的问题基本都是家长的问题。
父母是什么样,孩子也会成为什么样,正如那句:父母是原件,孩子是复印件。
央视纪录片《镜子》中,有位男孩脾气十分暴躁,一言不合就动手。
因为妈妈给他送水果打扰了下棋,就妈妈。
追根溯源是因为爸爸有习惯,他在目睹一次次的家暴后,也学会直接用拳头来说话。
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,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。
“人之初,性本善!”
孩子出生时,大家都是一样的,可后来为什么有些成了好孩子,有些却成了坏孩子?
父母的教育,不听话的孩子怎么教育,才是关键的!
1、提供长期的亲子互动 提供长期的亲子互动以产生精神链接。
很家长说,“我的孩子跟我不亲”“我的孩子不爱跟我”,这都是因为你们之间没有产生精神链接。
亲密的亲子关系,在精神上是有某种联系的,在情感上表现成亲密感和信任感,这就是精神链接,它是靠长期的陪伴和互动产生的。有了精神链接,孩子才会把爱展示给你看,怎样正确教育孩子,因为他对你产生信任感。所以,跟孩子产生精神链接的过程,就是重建安全感的过程。
宏润教育集团《教育开启幸福门》主讲老师刘炜焱老师与女儿互动自述:
我的女儿很小的时候,我就很注意跟他互动,建立精神链接。我虽然没能天天陪着我的女儿,但是她对我的依赖程度远远**过对妈。她小的时候我抱着她摸高,抱着她摸墙上甚至是房顶,现在她一看到房顶就想到我。每天早上我都跟她说:“刘XX,早上好。”她说“爸,早上好。”“刘XX,晚上好。”“爸,晚上好”,后来她主动跟她爷爷讲“爷爷,罗湖区教育,早上好”,这就是互动,这就叫作精神链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