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(说给父亲)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。
孩子读初中之后,更需要父亲的关怀。作为父亲,初中男孩子家庭教育心得,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,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。
有研究机构调查:与父母一起进晚餐的初中生,能获得较好的营养,较高的学业成绩,很少出现抽烟、喝酒、、、提早等。不要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;不要把和孩子交谈,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。
2、孩子'生病',父母一定要'吃药',父母改变,孩子改变。
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。孩子'生病',父母一定要'吃药'。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。父母是孩子的的'范本'。身教重于言教。做父母的,青春期男孩子家庭教育,要与孩子一起成长。
3、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。
美国教育家杜威说:'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,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'。孩子进入初中之后,较易将自己封闭起来,做父母的,一定要理解孩子,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,但要注意惜'言'如金。
成熟的父母,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、心理学,多看一些家教书刊,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,经常与孩子沟通,明白孩子在想什么,在做什么。
4、一定要管孩子,关键是怎么管。
教育的基本的目的是培养'正常的人'。'一只手'、'一只眼'和'一根筋'教育均不可取。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。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。
5、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。
不少父母爱得糊涂,爱得错位,有时又爱得过分。不要培养'**级婴儿'。爱是一门艺术。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。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。爱要适度,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。溺爱的结果是伤害。
6、不能当众教育孩子。
7、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。
8、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。
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。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,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。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老师的'不是',批评老师,甚至与老师争吵,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。久而久之,受害的是孩子,吃亏的是家长。
“以身作则,言传身教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。孩子的教养、兴趣、爱好等,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。
父母、兄姐、亲友、师长、社会关系等都对孩子产生影响。母亲对于女孩,父亲对于男孩的影响颇为重要。
除了家庭内的榜样,南沙区男孩子家庭教育,家长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,例如孩子崇拜的偶像是什么样的人。
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,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,而要首先了解情况,帮助孩子。孩子们都需要友谊,害怕孤独,两个男孩子家庭教育,有些孩子是因为搬家转学到新环境没有朋友,而与一些“问题学生”为伍的。
先成人再成才,作为教育者,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,但让我在有才和有德面前选择时,我更看重德。因此,我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,一方面关注她的成绩,另一方面,我也有意无意地渗透一些感恩教育,尽量让孩子不要忘了本,培养她心怀感恩之心,感恩父母、感恩师长。每逢周末,我就带她一起回农村老家看望爷爷奶奶;经常和她一起参加学校、社区或公益团体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等。